【中華百科全書●美術●潑墨】
唐代畫家王墨的畫風記載:王墨,一作王默,一作王洽,善潑墨山水,故時人謂之王墨,多遊江湖間,常畫山水松石雜樹,性疏野好酒,凡欲畫圖幛,先飲醺酣之後,即以墨潑。
或笑或吟,腳蹙手抹,或掃或埽,或淡或濃,隨其形狀,為山為石,為雲為水,應手隨意,倏若造化。
圖出雲霞,染成風雨。
俯觀不見其墨污之跡,醉後或以髮髻取墨抵於絹素。
潑墨一詞,最早始於此,而取其墨「潑」之意,多先濡濕紙絹,再以筆沾濃墨使成濃淡、流動、滋潤之貌,而有抽象之意境,將墨分作自然各種層次,故有墨分五彩之說。
記載中王墨也不拘泥各種繪畫工具,而自得狂放自然。
今人潑墨,融合古法,如罩石青、石綠重色,使山色林濃更見深重。
(楊式昭)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7367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com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