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類經 卷一 攝生類 不治已病治未病09】
(素問四氣調神論 連前篇)
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
(此承前篇而言聖人預防之道,治於未形,故用力少而成功多,以見其安不忘危也。)
夫病已成而後藥之,亂已成而後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斗而鑄兵,不亦晚乎﹗(渴而穿井,無及於飲,斗而鑄兵,無濟於戰,誠哉晚矣,而病不早為之計者,亦猶是也。
觀扁鵲之初見齊桓侯曰︰君有疾,在腠理,不治將深。
後五日復見曰︰君有疾,在血脈,不治將深。
又五日復見曰︰君有疾,在腸胃間,不治將深。
而桓侯俱不能用。
再後五日復見,扁鵲望顏而退走曰︰疾之居腠理也,湯熨之所及也;在血脈,針石之所及也;在腸胃,酒醪之所及也;其在骨髓,雖司命無奈之何矣。
後五日桓侯疾作,使人召扁鵲,而扁鵲已去,桓侯遂死。
夫桓侯不早用扁鵲之言,及其病深而後召之,是即渴而穿井,斗而鑄兵也。
故在聖人則常用意於未病未亂之先,所以災禍不侵,身命可保。
今之人多見病勢已成,猶然隱諱,及至於不可為,則雖以扁鵲之神,亦雲無奈之何,而醫非扁鵲,又將若之何哉?嗟夫﹗禍始於微,危因於易,能預此者,謂之治未病,不能預此者,謂之治已病,知命者其謹於微而已矣。)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com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